【品质滨州 “一”目了然科普汇】一个泥娃娃,让黄河泥土变传奇
作者: ${content.author} 时间:2024-06-13 浏览量:962在滨州市惠民县,黄河的滋养孕育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——惠民泥塑。这项艺术不仅是一种手工艺,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惠民泥塑起源于清代初年,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。它以红粘泥为原料,通过匠人的巧手,塑造出色彩鲜艳、造型喜庆的泥娃娃。2011年,惠民泥塑被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遗产编号为Ⅶ-47,这标志着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保护。 惠民泥塑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,从选泥、揉泥、塑型、晾干、上色到最终的彩绘,每一步都需要匠人的精心操作。在制作过程中,匠人们会将泥土与棉絮和面浆混合,以增加泥土的粘性和可塑性。惠民泥塑的造型多样,有单面娃、双面娃、三面葫芦娃等不倒翁造型。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惠民泥塑在传承中不断创新。现代艺人在保护传统技艺的基础上,创作出了迎奥运的福娃系列、名为“双胞胎”的不倒娃娃等新品种。此外,惠民泥塑也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艺术。 惠民泥塑,作为黄河岸边的泥土艺术,不仅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,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体现。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,对于弘扬民族文化、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。